草豆蔻

118次点击率.

药用草豆蔻
别  名:草蔻仁、偶子、草蔻、豆蔻、草果、大草蔻、飞雷子。
功效主治:燥湿健脾,温胃止呕。
适用患者:用于寒湿内阻,脘腹胀满冷痛,嗳气呕逆,不思饮食。
类  别:化湿药

性味归经:辛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
植物名称:姜科山姜属Zingiberaceae Alpinia Roxb。
药用部位:干燥近成熟种子。

主要产地:台湾、海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主要成分:
  • 含挥发油,油中含桉油精、a- 蛇麻烯(a-humulene) 、反-麝子油醇(trans-farnesol)等,并含豆蔻素(cardamomin)、山姜素(alpinetin)和皂甙。

安全用量:3~6g。
性状识别:
  • 为类球形的种子团,直径1.5~2.7cm。表面灰褐色,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,将种子团分成3瓣,每瓣有种子多数,粘连紧密,种子团略光滑。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,长3~5mm,直径约3mm,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,种背为1条纵沟,一端有种脐;质硬,将种子沿种背纵剖两瓣纵断面观呈斜心形,种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/2;胚乳灰白色。气香,味辛、微苦。

禁用患者:阴虚血少,津液不足,无寒湿者忌服。
现代药理:
  1. 草豆蔻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低浓度兴奋,高于1%浓度及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则均呈抑制作用。
  2. 草豆蔻浸出液对总酸排出量无明显的影响,但使胃蛋白酶活力明显升高。
临床应用:
  • 摘录考证
  1. 《唐本草》:豆蔻,苗似山姜,花黄白,苗根及子亦似杜若。
  2. 《海药本草》:豆蔻,其根似益智,皮壳小厚,核如石榴,辛且香,蒳草树也。叶如芄兰而小,三月采其叶,细破阴干之,味近苦而有甘。
  3. 《蜀本草》:《图经》云,豆蔻苗似杜若;春花在穗端,如芙蓉,四房生于茎下,白色,花开即黄;根似高良姜;实若龙眼而无鳞甲,中如石榴子;茎、叶、子皆味辛而香。十月收。
  4. 《本草图经》:豆蔻即草豆蔻也,生南海,今岭南皆有之。苗似芦,叶似山姜、杜若辈,根似高良姜,花作穗,嫩叶卷之而生,初如芙蓉,穗头深红色,叶渐展,花渐出,而色渐淡,亦有黄白色者,南人多采以当果实。尤贵其嫩者,并穗入盐同淹治,叠叠作朵不散落。又以朱槿花同浸,欲其色红耳。其作实者,若龙眼子而锐,皮无鳞甲,中子若石榴瓣,候熟,采之暴干,根苗微作樟木气。
  5. 《纲目》:草豆蔻、草果虽是一物,然微有不同。今建宁所产豆蔻,大如龙眼而形微长,其皮黄白,薄而棱峭,其仁大如缩砂仁而辛香气和。滇、广所产草果,长大如诃子,其皮黑厚而棱密,其子粗而辛臭,正如斑蝥之气,彼人皆用笔茶及作食料恒用之物。南人复用一种火杨梅伪充草豆蔻,其形圆而粗,气味辛猛而不和,人亦多用之,或云即山姜实也,不可不辨。
  • 【各家论述】
  1. 朱震亨:草豆蔻,性温,能散滞气,消膈上痰。若明知身受寒邪,日食寒物,胃脘作疼,方可温散,用之如鼓应桴,或湿痰郁结成病者,亦效。若热郁者不可用,恐积温成热也,必用栀子之剂。
  2. 《纲目》:豆蔻治病,取其辛热浮散,能入太阴、阳明,除寒燥湿,开郁化食之力而已。南地卑下,山岚烟瘴,饮啖酸咸,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,故食料必用,与之相宜。然过多亦能助脾热,伤肺损目。
  3. 《本草经疏》:豆蔻,辛能破滞,香能入脾,温热能祛寒燥湿,故主温中及寒客中焦、心腹痛、中寒呕吐也。脾开窍于口,脾家有积滞,则瘀而为热,故发口臭,醒脾导滞,则口气不臭矣。辛散温行,故下气。寒客中焦,饮食不消,气因闭滞则霍乱。又散一切冷气、消酒毒者,亦燥湿破滞、行气健脾开胃之功也。产闽之建宁者,气芳烈,类白豆蔻,善散冷气,疗胃脘痛,理中焦。产滇、贵、南粤者,气猛而浊,俗呼草果者是也,善破瘴疠,消谷食,及一切宿食停滞作胀闷及痛。
  4. 《本草求真》:草豆蔻,辛热香散,功与肉蔻相似,但此辛热燥湿除寒,性兼有涩,不似肉蔻涩性居多,能止大肠滑脱不休也。又功与草果相同,但此止逐风寒客在胃口之上,症见当心疼痛,不似草果辛热浮散,专治瘴疠寒疟也。故凡湿郁成病,而见胃脘作疼,服之最为有效。若使郁热内成,及阴虚血燥者,服之为大忌耳。
  5. 《别录》:主温中,心腹痛,呕吐,去口臭气。
  6. 《开宝本草》:下气,止霍乱。
  7. 《珍珠囊》:益脾胃、去寒,又治客寒心胃痛。
  8. 《纲目》:治瘴疠寒疟,伤暑吐下泄痢,噎膈反胃,痞满吐酸,痰饮积聚,妇人恶阻带下,除寒燥湿,开郁破气,杀鱼肉毒。
  9. 《本草原始》:补脾胃,磨积滞,调散冷气甚速,虚弱不能饮食者最宜,兼解酒毒。
趣味事项:
  • 食疗价值
姜科草本植物草豆蔻的近成熟果实。产于广西、广东等地。夏、秋二季采收。晒干,或用沸水略烫,晒至半干,除去果皮,取其种子晒干。捣碎生用。
  • 采收加工

夏、秋二季采收。晒至九成干,或用水略烫,晒至半干,除去果皮,取出种子团,晒干。

易混淆药物:

可是冠“豆蔻”之名的植物且有4种之多。
豆蔻与草豆蔻都产至中国,分别是两种姜科植物的种子,惟有肉豆蔻原产东南亚,是常绿乔木的果仁,中国广东、广西、云南亦有栽培。
另一种红豆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实,果实外形与前三者相比略长。
  • 白豆蔻,又名紫豆蔻、白蔻仁、白豆蔻仁,气味苦香,味道辛凉微苦;
烹调中可去异味、增辛香,常用于卤水以及火锅等;
药用:治积冷、心腹胀痛、中恶吐沬、小儿吐逆,乳食不下。
  • 红豆蔻,别名山姜子、红扣。生于山谷草丛或林下,产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台湾;
采制 秋季采收果实,晒干,用时去其果皮。
功能主治 燥湿散寒,醒脾消食。用于脘腹冷痛、食积胀满、呕吐泄泻、饮酒过多。
  • 肉豆蔻
性味归经:辛、苦、温;归脾、胃、肠经。
植物名称:肉豆蔻科高大乔木植物Myristica fragrans Houtt.。
药用部位:成熟种仁或假种皮。
主要产地: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。

发表意见

你可到gravatar.com 注册一个免费帐号并且上载你的图像,以后只要在任何支持Gravatar头像显示的网站留言,你的头像就会自动显示

(必填)

(必填)

注:所提交的留言会先经过网站管理员审查后才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