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角胶

76次点击率.

药用片状

别  名:鹿胶、白胶。

功效主治: 补血,益精。
适用患者: 治虚损腰痛、心悸、失眠症、肺痿吐血、崩漏、带下。
类   别:补益药
性味归经:味甘、咸、热;入肝、肾二经。
药材基源: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 或 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。
药用部位: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。
主要产地:吉林、辽宁、黑龙江、山东、北京、上海等地。
主要成分:含胶质、磷酸钙、碳酸钙、磷酸镁、氨基酸及氮化物等。
安全用量:开水或黄酒溶化,2~4钱;或入丸、散、宫剂。
品质识别:
  • 大多呈方片状,长宽各2~3厘米,厚约5毫米。表面黑棕色,光滑,显红棕色半透明。一侧有黄白色多孔性的薄层,系冷却时浮面的泡沫干燥而成。质坚而脆,断面玻璃状。气无,味微甘。以切面整齐、平滑,棕黄色、半透明,无腥臭气者为佳。
禁用患者:阴虚阳亢者忌服。
现代药理:
  1. 对人体的淋巴母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,效果较大肠菌脂多糖强。
  2. 对血细胞的影响:能促进周围血液中的红细胞,白细胞,血小板的量增加。
  3. 对肌营养及钙的影响:
  • 对特别饲料饲养所选的豚鼠进行性肌营养障碍证,有显着的防治和治疗作用。
  • 促进钙的吸收和体内的潴留,使血中钙略有增高,这种钙质载运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甘氨酸有关,钙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,使渗出减少,有消炎、消肿和抗过敏作用。
临床应用:
  • 各家论述
  1. 《本经》:“主伤中劳绝;腰痛羸瘦,补中益气,妇人血闭无子,止痛安胎。”
  2. 《别录》:“疗吐血,下血,崩中不止,四肢酸疼,多汗,淋露,折跌伤损。”
  3. 《药性论》:“主男子肾藏气衰虚劳捐,能安胎去冷,治漏下赤白,主吐血。”
  4. 《医学入门》:“主咳嗽,吐血,咯血,嗽血,尿血,下血。”
  5. 《纲目》:“治劳嗽,尿精,尿血,疮疡肿毒。”
  6. 《玉楸药解》:“温肝补肾,滋益精血。治阳痿精滑,跌打损伤。”
  7. 《吉林中草药》:“补脑,强心。治大脑水肿。”
  8. 《本草经疏》:“肾虚有火者不宜用,以其偏于补阳也;上焦有痰热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,以其性热复腻滞难化也。凡吐血下血,系阴虚火炽者,概不得服。”
  9. 《本草汇言》:“肠胃有郁火者,阳有余阴不足者,诸病因血热者,俱忌用之。苟非精寒血冷,阳衰命门无火者,不可概用。”
  10. 《本草经疏》:“凡作劳之人,中气伤绝,四肢作痛,多汗或吐血下血,皆肝、心受病。白胶味甘气温,入二经而能补益中气,则绝伤和、四肢利、血自止、汗自敛也。折跌伤损,则血瘀而成病,甘温入血,通行又兼补益,故折跌伤损自愈。妇人血闭无子,及崩中淋露,胎痛不安,腰痛羸瘦者,皆血虚肝肾不足之侯,温肝补肾益血,则诸证自退,而胎自得所养也。”
  11. 《本草汇言》:“鹿角胶,壮元阳,补血气,生精髓,暖筋骨之药也。前古主伤中劳绝,腰痛羸瘦,补血气精髓筋骨肠胃。虚者补之,损者培之,绝者续之,怯者强之,寒者暖之,此系血属之精,较草木无情,更增一筹之力矣。”
  • 药物配伍
  1. 《本草经集注》:“得火良。畏大黄。”
  2. 配龟版胶:滋阴益肾。
  3. 配阿胶:填精益血而补阴中之阳。
  4. 配人参:大补元气、益气壮阳。
  • 阴理化鉴别

  1. 取本品1g,加10ml水溶解,其Ph为6.6水溶液置紫外光灯(254nm)下观察,可见蓝色荧光。
  2. 取上述溶液2ml,加50%丙酮或50%乙醇均不呈现明显浑浊。
  3. 取本品1g,加乙醇10ml溶解,取1ml乙醇溶液:①加茚三酮试液数滴显紫色;②取乙醇溶液1ml,加1%硫酸铜和40%氢氧化钠溶液等量混合液3-5滴,振摇后,呈紫红色。
  4. 取乙醇溶液加醋酐-浓硫酸,现红紫,继之呈黑绿色。
趣味事项:
  • 炮制方法
鹿角胶熬制时间多在11月到翌年3月;先将鹿角锯成小段,长10-15厘米,置水中浸漂,每日搅动并换水1-2次,漂至水清,取出,置锅中煎取胶液,所复煎至胶质尽出,角质酥融易碎时为止。将煎出有胶液,过滤合并(或加入黄酒3%,冰糖5%)至稠膏状,倾入凝胶槽内,俟自其自然冷凝,取出,分切为小块,阴干。每块重约5克,即为鹿角胶。
  • 原形态
梅花鹿
  1. 主干在其末端再分两小枝。冬毛厚密,呈棕灰色或棕黄色,四季均有白色斑点,夏季白斑更明显。四肢毛色较淡,背部有深棕色的纵纹。头顶与颈部呈棕灰色,有白色斑点,斑点排列成行,沿背脊分成二列,体侧斑点自然散布,不成行列。尾背棕黄色,或发黑。鼻端裸露部分深棕色,鼻面及颊部毛沙黄色,嘴角、颏、眼四周有淡黄色毛。耳内毛白色,腹面毛白色。臀部的白色块斑有深棕色的边缘。鼠蹊部白色。夏毛薄,无绒毛,全身红棕色。
  2. 栖息于针叶及阔叶的混交林、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,冬季在山地的南坡、低洼地和雪覆盖较少地方,春秋季则在平旷少树的地方,夏季常到较密的树林内,晨昏则在开旷田野、潮湿的地方,有时迁移到高山草原。
  3. 行动轻快迅速,听觉与嗅觉发达,视觉稍弱。以青草、树叶、嫩芽、树皮、苔藓、蕈等为食,春夏季喜食盐。人工饲养可用豆饼、面麸皮、高粱渣、玉米渣、豆类、豆皮和大麦渣、白薯秧、青草、花生秧、骨粉、盐为饲料。
  4. 分布甚广,东北、华东、华西等地山区均有。
  5. 梅花鹿是鹿科的成员,分布于东亚。范围从西伯利亚到韩国、中国东部和台湾省以及越南;在日本西太平洋岛屿也有分布。日本的梅花鹿主要分布于北海道,19世纪曾经被猎到几乎绝种。20世纪中开始立法保护,族群在1950年代到1980年代快速恢复。由于缺乏天敌(狼,在日本已灭绝),狩猎被鼓励来控制族群,限制鹿群对农业的伤害。梅花鹿也被引进到澳大利亚、欧洲和美国。原先的目的是作为公园装饰用的动物,但现在许多变成野生。
马鹿
  1. 陆栖兽类。为大型鹿的一种。体形较大,体重200公斤,身长2米余,背脊平直。鼻端裸露。有眶下腺,腺孔呈裂缝状。耳大而直立,成圆锥形。颈长,颈下被毛较长。尾短,具有软的尾毛。四肢细长,蹄大,成卵圆形,二侧蹄较长。雌兽无角,雄兽有角,其尖略向内弯成”U”字形。第一、二叉在眼睛上边,很发达,特称眉叉,其尖向上。角干相当长,角基隆起一圈,表面有粗糙的嵴突。毛色均匀,冬毛厚密,棕灰色,嘴和下颌毛色棕黑,两颊较浅,眼上有稀疏的刚毛,额上棕色,耳廓背黄褐色,内侧白色,颈上有鬃毛,颜色较深,为棕黑色,背脊上有一条棕黑色的背纹。体侧为黄棕色,臀部有一块黄白色斑。四肢背面和臀侧均为棕褐色,内面颜色较浅,鼠蹊部毛色白。夏毛较短,为赤褐色,脸、嘴与四肢内侧苍灰色。
  2. 栖息于较大的混交林里。性机警,善奔跑,听觉、嗅觉灵敏,视觉稍钝。日间活动,天亮前后活动最频繁。以草及树上的幼嫩枝叶为食。夏季向高山迁移,夏秋两季多在密林中觅食嫩的树叶,早春和冬季常出没于绿林,寻觅树枝,喜食盐。养鹿场饲养可用玉米、麸子、豆饼、小米外,白薯叶、花生秧、树叶、柳叶等为饲料。群栖,经常三五成群活动;雄鹿平时独居,交配期雌雄同居。
  3. 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东北、西北以及西南地区。
  4. 马鹿是分布最广的鹿之一,在亚洲、欧洲、北美洲甚至北非都有分布,是非洲仅有的两种鹿之一(另一种是黇鹿)。
保健偏方:
食疗价值可入粥中食(《寿世青编》),或与人参、阿胶之类同用,作羹汤等。一日5~10g,溶化用。

发表意见

你可到gravatar.com 注册一个免费帐号并且上载你的图像,以后只要在任何支持Gravatar头像显示的网站留言,你的头像就会自动显示

(必填)

(必填)

注:所提交的留言会先经过网站管理员审查后才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