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味地黄丸

322次点击率.

liuwei2

六味地黄丸,初名地黄丸。最早见于宋代名医钱乙所著《小儿药证直诀》一书中,是由熟地黄、山茱蓃、山药、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等六味药物炼蜜为丸而成。

如追溯其源流,六味地黄丸源自于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著作《金匮要略》内的金匮肾气丸的原方基础上减去肉桂、附子两味中药形成。由中医儿科鼻祖钱乙创制,用在儿科疾病方面,治疗小儿“五迟”、“五软”等肾阴不足证。到了元、清代,六味地黄丸由原本的儿科用药拓展到内、外、妇、骨伤、五官各科。

此后,便成为适用于由肝肾不足、肾阴亏损引起的多种慢性疾病的良药,并对肾阴虚体质的人群具有保健功能。

六味地黄丸从宋代成方,一直延续近千年至今,历经临床实践检验而不衰,愈益显示出它的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。然而,由于缺乏中医理论指导,也存在使用不当现象,影响了其作用有效发挥。因个人体质不同,情况各异,最好应在专业医师生指导下使用。

  • 充实中医方剂学内涵

熟地黄、山茱蓃、山药(三味补药),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(三味泻药)巧妙配伍而成的六味地黄丸,三补三泻,补而不燥。因立法精妙、组方严谨、用药考究、疗效显著等特点,直问世后,备受历代医家推崇,从而衍生了以地黄丸为基础的多种化裁方,有效地扩展了地黄丸的应用范围。

相关的化裁方有:使君子地黄丸、七味地黄丸、八味地黄丸、知柏八味丸、麦味地黄丸、芦柏地黄丸、阿胶地黄丸、都气丸、耳聋左慈丸、杞菊六味丸、明目地黄丸等等。主治与疗效也各不相同,极大地充实了中医方剂学的证治内涵。

  • 肝脾肾三脏并补调和

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,脾为后天之本,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五脏。肾藏精而肝藏血,精血同源。故通过补益肝、脾,能达到补肾的目的。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,所以方中兼有养肝健脾之品,意在肝脾肾三脏并补,发挥其相和相济的作用。多脏同调,从而促进脏腑之间的功能协调运行。

六味地黄丸,药味虽不过六味,却蕴含着补泻兼施、寒温并用、多脏并调、阴阳互济等多种治法,闪烁着经典“和”文化的智慧光芒。

(feng整理)

发表意见

你可到gravatar.com 注册一个免费帐号并且上载你的图像,以后只要在任何支持Gravatar头像显示的网站留言,你的头像就会自动显示

(必填)

(必填)

注:所提交的留言会先经过网站管理员审查后才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