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~中医学术的专业发展

337次点击率.

fengnews20111114

宋王朝对医学事业较为重视,注重医药人才的培养,医学教育比唐代更有发展。

宋太医局不再兼有医政职能,而专为医学教育机构。太医局不但强调理论上的学习,而且注重学生实际医疗技术的训练,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发展。

宋代由于印刷术的发明,医学著作大量增多,政府和医家编著了大批方书。

  • 针灸铜人的制造

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,宋仁宗天圣初年奉命编撰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,记载腧穴657个。

同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,两具铜人与成年男子体形相等,躯壳可拆卸,内置脏腑,外刻腧穴.各穴均与体内相通.外涂黄蜡,内灌水或水银,刺中穴位则液体溢出,稍差则针不能入,医生可按此试针。

针灸铜人的制造,是古代精密的医学模型,也是形象教学法的重要发明。这一医学史上的重大创举,开创了针灸学新的里程碑。

  • 重编著名医书,颁行全国

开宝六年,宋太祖诏见药奉御刘翰、道士马志、翰村医官瞿煦、张素、陈昭遇、吴夏圭等九人。参考《本草拾遗》等书,对唐《新修本草》作校勘、整理和增补,详定为《开宝重定本草》,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后再由王怀隐、王佑、陈昭遇等人编成《太平圣惠方》,颁行全国。

宋前医学多赖手抄,讹传、衍脱很多,宋政府于1057年专设“校正医书局”,诏令收集医书,重新校正。林亿为主要校正者之一,校定《嘉佑补注农本草》20卷、《黄帝内经素问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玉函经》、《脉经》、《针灸甲乙经》、《诸病源候论》等唐代以前的重要医著。校书严谨认真,又得力于当时印刷术和造纸术的革新,使许多医学典籍得以保存和传播,为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  • 士人知医,儒医盛行

在宋元医学发展中.士人知医,儒医盛行。沈苏松下谈药图,描绘的是两位文学大家对医学的心灵对话。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的苏轼,通晓医学并颇有建树,他与同代的科学家、文学家沈括在钻研医道、探究方剂方面取得共鸣,有《沈苏良方》传于后世。蕴人文精神和士大夫理念于医道之中,籍对外物的理性意念与求医问道之缜密求实相沟通.取得了内里的通达合一,也成为宋元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。

  • 《南阳活人书》

宋代医学家朱肱,“壮年勇退;著书酿酒,侨居西湖上而老焉。”他于1107年著成《南阳活人书》一书,被征为医学博士。朱肱曾认为“仲景证多而药少”。

朱肱的著作将《伤寒论》原文以问答体裁予以叙述,然后祥列各方,并说明各方之主治病症;同时取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外台秘要》、《太平圣惠方》等书中的有关方剂,研究人体经络,用经络循行来解释六经病症,以增补原书稿之不足。刘完素曾对该书予以高度评价。

  • 注重药品质量管理

宋金元时代有“御药院”“尚药局”“惠民局”等机构。御药院保管国内外进献的珍贵药品,供帝王需用;尚药局为最高的药政机关;惠民局管理经营药物制剂和售卖。

北宋施行王安石新法时,由政府控制药品贸易。1076年由太医局在京城开割创立了中国也是世界官办药局之始的“熟药局”。至南宋时,修合为太平惠民和剂局.后改称“太平惠民局”, —直延续到元代。

宋代对本草和方书也很重视.国家颁行的《太平圣惠方》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和《圣济总录》三大方书,对后世影响很深。

  • 中成药开始流行

宋代官药局的创办、在历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。首先是成功推广了“局方”,流行了成药,这一传统至今沿用于国内外。其次是药局所定的若干制度颇有价值。如检验制度:经常检查药品质量,陈腐过时药物及时废弃,促进了此期医药卫生状况的日趋进步。

(feng整理)

发表意见

你可到gravatar.com 注册一个免费帐号并且上载你的图像,以后只要在任何支持Gravatar头像显示的网站留言,你的头像就会自动显示

(必填)

(必填)

注:所提交的留言会先经过网站管理员审查后才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