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人为本的医学

197次点击率.

fengnews20111219

西方医学发展模式趋向分工和深入研究,术有专攻固然是好。但过度强调专科分科训练,却有导致医师看病时只会看自己的专科疾病领域,遇到非专攻的一般疾病反而不会医疗诊治窘境。

而中医医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。中医学认为“天人合一”,人体本身是形、气、神统一的整体,人体的生命状态是机体对内外环境作用的综合反应。中医学不是机械地看待“疾病”,而是把“疾病”与健康看作是一个整体,是阴阳两个方面。

诊病须全面

由于,西医医学教育过度强调专科分科训练,以及诊治科别越分越细越专精。

因此,台湾卫生署有意推动西医专科医师培训养成教育重大改革,所谓“全人教育”,其目的是使每位西医医师均具对患者疾病有整体观念,才不会导致医师看病时只会看自己的专科疾病领域,遇到非专攻的一般疾病反而不会医疗诊治窘境,既“只见器 官、不见全人”,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各自为政观念。

中医医学就是以人为整体观念,分为:

  1. 阴(里—内脏器官)、阳(表—身体外表)。
  2. 五脏–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。
  3. 六府–胆、小肠、胃、大肠、膀胱、三焦。
  4. 五行–木(肝)、火、(心)土、(脾)金、(肺)水、(肾)。
  5. 五味–酸(肝)、苦(心)、甘(脾)、辛(肺、)咸(肾)。
  6. 四季–春(肝)、夏(心)、长夏(脾)、秋(肺)、冬(肾)。
  7. 四方–东(肝)、西(肺)、南(心)、北(肾)、中(脾)。
  8. 五色–青(肝)、赤(心)、黄(脾)、白(肺)、黑(肾)。

病机(病因):

  1. 外邪—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火。
  2. 内伤(七情)—怒、喜、思、忧、悲、恐、惊。
  3. 外伤(意外)—房室、金刃、虫兽。

临床上表现证状:

  1. 热证(热身):眼睛红、眼屎多、烦燥不安、口渴喜冷饮、舌头红干、口疮口渴、小便黄灼热感、大便秘结。
  2. 寒证(冷底):脸色苍白、怕冷、手足冰冷、喜欢喝热饮、小便频、大便溏泻、喜温怕风、易起鸡皮疙瘩。
  3. 实证:虽然生病,抵抗力强病程不是太久,发高烧,口渴喜饮冰冷、烦燥、口干、口苦、口臭、情绪躁动不安、大便硬、甚至三/四天一次、小便黄赤量少。
  4. 虚证:常见于久病或重病之后及平常虚弱体质者,脸色泛白、口淡无味、全身无力、不喜欢说话、食欲差消化不良腹胀、自汗盗汗、喜卧床、嗜睡、精神萎靡不振。
  5. 湿证:头昏重、关节肿痛、无力酸麻、身体着重感、下肢眼睑水肿、腹部肿胀或有腹水现象、皮肤湿疹、大便软。
  6. 郁证:情绪无法宣畅或压力过大,使得心中烦闷、胸胁闷痛喜深呼吸或叹息、闷闷不乐、如更年期症候群或产后忧郁症等。
  7. 火气:一般通俗说法泛指自觉烦燥、易怒或失眠、口舌生疮嘴破。
  8. 腹内火:一般通俗说法泛指自觉心中焖热烦躁不安、唇干裂却不喜欢喝水、手心热(体温无发烧现象)、大便硬且臭。
  9. 燥证:皮肤干燥、口干舌燥、鼻腔干热甚者流鼻血、大便干硬如羊屎。
  10. 脑神经衰弱:一般通俗说法泛指失眠、心悸、记忆力减退、健忘、胸闷不安、易受外界刺激心神不宁。

治疗是以:

  1. 药物食品气味属性–酸味青色入肝、苦味红色入心、甘味黄色入脾、辛味白色入肺、咸味黑色入肾。
  2. 热证实证泻之、寒证虚证温补之、湿证去湿利水、郁证疏肝理气、火气腹内火清之、燥证滋润、脑神经衰弱镇静安神。
  3. 中医是以人做为主体考量的医学,以调和生理功能机制平衡为原则,以达到整体疾病症状消除,而非以身体各部位器官为治疗对象。

仅供参考。如需医疗服务,请尽速就医。
本文摘自合作伙伴网站。

发表意见

你可到gravatar.com 注册一个免费帐号并且上载你的图像,以后只要在任何支持Gravatar头像显示的网站留言,你的头像就会自动显示

(必填)

(必填)

注:所提交的留言会先经过网站管理员审查后才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