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代名医有哪些!?

557次点击率.

fengnews20110926

汉代比较耳熟能详的名医除了华陀、张仲景外,仍许多名医默默为中医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。

如西汉初年淳于意,首创诊病书写医案,当时称为“诊籍”、东汉初年民间医学家涪翁的针脉学传世,不收酬金,均以栽杏为酬的董奉等等。

  • 病例医案记录的由来

西汉初年临淄人(今山东淄博)淳于意,姓淳于,名意、首创诊病书写医案,当时称为“诊籍”。淳于意在诊断上注重望色、切脉,同时认为“脉法不可胜验”,强凋脉证合验。

他诊疾病较多,针药并用,并广泛传授医术。培养了宋邑、高期、王禹以及齐丞相府的宦者平等人。《史记》中记载淳于意因不给齐王刘则治病而致刘则死,被人控告入狱。其小女儿直接上书皇帝,愿“入身为官婢,以赎父刑罪”。汉孝文帝受感动免其刑,使他继续行医。这一故事也流传后世,为千古孝德之典范。

  • 涪翁针脉学传世

涪翁,是东汉初年的民间医学家。为避王莽之乱而隐居于四川涪水附近以钓鱼为生,因其名字失传。人称涪翁。涪翁出身寒微。热心为贫苦患者治病,疗效很好。著有《针经》和《诊脉法》等书,都已失传。

程高很崇拜涪翁,便跟从涪翁习医,学成之后长期在民间行医。后来程高收弟子郭玉,郭玉精通脉学和针灸学,曾为东汉和帝时太医丞。

  • 中医外科始祖

三国传奇人物华佗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医学家,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。他多次谢绝朝廷命他做官的征召。长期坚持在民间行医,足迹遍及今中国苏鲁豫皖等省的—些地区,深受群众的爱戴。

华佗通晓内、外、妇、儿、针灸等科,尤精于外科,擅长手术,后人称他为“外科始祖”。他发明的“麻沸散”,比西方使用乙醚进行全身麻醉早1600多年,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。

  • 五禽戏的发明者

华佗的许多著作未曾流传下来。现存的《中藏经》为后世假托华佗之名而撰写成的。

华佗还提倡积极的体育锻炼。他说:“人体欲得劳动,但不当使极耳。动摇则谷气得消,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,譬犹户枢,终不朽也。”他创造了“五禽戏”健身体操,模仿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的动作健身以预防疾病,开创了中国保健体操的先例。

  • 中医外科毁于曹操?

《三国演义》中“刮骨疗毒”的故事,为世人传颂。华佗针灸技术超人,“华佗挟脊穴”今天在临床上仍厂为使用。华佗晚午被曹操征召上许昌,专为朝廷官员治病。曹操患头痛风病,屡治不愈,华佗施行针灸刺疗法,疼痛立止。曹操强留他做持医,华佗托故告假归家,拒绝返回许昌.终于惨遭曹操杀害。

  • 医圣和 “辨证论治”原则

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,今中国南阳人,曾任长沙太守,故有张长沙之称,是中国汉代贡献最大的医学家。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是他穷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医学宝库中最具价值的医学著作,确定了“辨证论治”的原则,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,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。

《伤寒杂病论》另一成就是对方剂学的贡献,使方剂学有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。张仲景总结治疗杂病经验的另一部经典著作《金匮要咯》,记载了340多种疾病和260多则药方。由于张仲景对中医药的巨人贡献,历代医家尊他为“医圣”。

  • 王叔和撰首部脉学著作《脉经》

中医脉诊有悠久的历史,战国时扁鹃擅长诊脉,东汉张仲景将脉象与症状、治疗的关系作了论述。

汉末王叔和对脉学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总结,撰成了中医学现存最早的脉学著作《脉经》,奠定了脉理与方法的系统化、规范化的基础。这是中医学史上的一大业绩。

 杏林和中医学怎会扯上关系?

民间常把中医学界称为“杏林”,是三国时吴国名医董奉有关的一个典故。

董奉行医不收酬金,均以栽杏为酬,几年间杏树蓊郁成林。他将杏子变卖为粮,赈济穷人游子。为防偷杏,杏林中常有虎豺守护.即史载“虎守杏林”典故。

后人也用“杏林春暖”、“誉满杏林”称赞感谢那些医术高超、医德高尚的医生。

(feng整理)

发表意见

你可到gravatar.com 注册一个免费帐号并且上载你的图像,以后只要在任何支持Gravatar头像显示的网站留言,你的头像就会自动显示

(必填)

(必填)

注:所提交的留言会先经过网站管理员审查后才显示